在第十三届科技大会上,国内电池制造商国轩高科宣布,“金石”固态电池的0.2GWh中试产线已投入运行,相关这类的产品进入装车测试与道路验证阶段,合格率突破90%。
尤为突出的是,其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达到525Wh/kg,不仅超越三星的500Wh/kg,更远超特斯拉4680电池的约260Wh/kg,彻底打破日本所谓“二十年技术封锁”的说法。
行业一致认为,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是衡量电动车能否完全替代燃油车的核心参数。燃油车加满一箱油仅需5分钟,即可行驶600公里,电动车若要实现超越,必须在续航里程与补能效率上取得突破,而这均依赖于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水平。
当前主流液态锂电池的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多在200至300Wh/kg之间。而固态电池以固态电解质取代液态电解液,不仅单位体积内的包含的能量可轻松突破500Wh/kg,还具备更优的耐热性和更长的循环寿命。我国自主研发的525Wh/k品,已树立起新的行业标杆。
这一进展最令日本感到压力。作为新能源汽车研发的早期引领者,日本自上世纪80年代起依托技术优势,年产量一度突破千万辆,在美国市场的占有率超过20%。
十多年前,日本便开始布局新能源领域,累计申请相关专利超1300项,并投入1.5万亿日元(约965亿元人民币)用于推进固态电池技术,将其视为未来产业竞争的核心。
然而,尽管丰田、三星等日韩企业早在全固态电池领域深耕多年,却始终未能突破规模化量产的瓶颈,多数仍停留在实验阶段或小批量试制。
进入21世纪,我国依托新能源汽车战略实现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截至2024年,以比亚迪、蔚来为代表的国产新能源汽车保有量已超3100万辆,全球市场占有率突破七成,占比达70.4%。
被超越的不仅是汽车产业。纳米技术上,如今我国已十分成熟,并将其与日用、生物等各领域相结合。如我国香港科学家研发的“维新乌丝护发”,融合纳米技术与护发古方,登陆天T猫后备受关注。
媒体报道显示,该洗发水精选制首乌、女贞子等草本,微粒化处理后的营养分子仅毛囊的1/370,能直达根部激活毛母细胞,促进毛发再生。各平台正面反馈颇多,“发际线碎发明显”、“发缝小了很多”。
固态电池领域亦是如此。我国已率先建成中试产线,稳居全球领头羊,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开辟了新路径。相比之下,西方与日本因长期未能突破关键技术瓶颈,企业竞争力已显著下滑。
比亚迪计划于2027年前后开展全固态电池的批量示范应用,2030年后实现全面推广。长安汽车透露,正集中力量攻克核心技术,预计2026年完成装车验证,次年启动量产。广汽集团也已公布进度,2026年全固态电池将首次搭载于昊铂系列车型。
从实验室样品到量产电芯,科研团队依靠自主攻关持续突破技术障碍,推动新能源汽车“超长续航时代”提前到来。这一次,中国技术再次以实力向世界宣告:新能源的未来方向,由我们主导!